教育部期許大學除了研究學術與培育人才,也能以提升文化、服務社會、促進國家發展為宗旨, 並肩負「連結在地」的責任,實踐大學的社會責任(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)以帶動城鄉發展、促進文化振興、再造社區風華,創造在地價值的功能。而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的推動主軸涵蓋「在地關懷」、「產業鏈結與經濟永續」、「永續環境」、「健康促進與食品安全」、「文化永續」、「其他社會實踐」等領域,並契合聯合國於2015年提出之十七項永續發展指標,同時兼顧「經濟成長」、「社會進步」及「環境保護」等三大面向。

資料來源: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網站
資料來源: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網站/崑山科技大學永續發展辦公室整理

SDGs(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)是聯合國在2015年9月永續發展會議中提出的17項永續發展目標及169項細部目標,目標在2030年前達成。下表即為本校各團隊涉及之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(SDGs)之169(19)項細項目標。

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(SDGs)之169項細項目標
項次細項目標 (Targets)
目標3:確保健康的生活方式,促進各年齡人群的福祉。
3.4在西元2030年前,透過預防與治療,將非傳染性疾病的未成年死亡數減少三分之一,並促進心理健康。
3.9在西元2030年以前,大幅減少死於危險化學物質、空氣污染、水污染、土壤污染以及其他污染的死亡及疾病人數。
目標4:確保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,讓全民終身享有學習機會。
4.3在西元2030年以前,確保所有的男女都有公平、負擔得起、高品質的技職、職業與高等教育的受教機會,包括大學。
4.4在西元2030年以前,將擁有相關就業、覓得好工作與企業管理職能的年輕人與成人的人數增加x%,包括技術與職業技能。
4.5在西元2030年以前,消除教育上的兩性不平等,確保弱勢族群有接受各階級教育的管道與職業訓練,包括身心障礙者、原住民以及弱勢孩童。
4.7在西元2030年以前,確保所有的學子都習得必要的知識與技能而可以促進永續發展,包括永續發展教育、永續生活模式、人權、性別平等、和平及非暴力提倡、全球公民、文化差異欣賞,以及文化對永續發展的貢獻。
4.c在西元2030年以前,將合格師資人數增加x%,包括在開發中國家進行國際師資培訓合作,尤其是LDCs與SIDS。
目標6:為所有人提供水資源衛生及進行永續管理。
6.3在西元2030年以前,改善水質,減少污染,消除垃圾傾倒,減少有毒物化學物質與危險材料的釋出,將未經處理的廢水比例減少一半,將全球的回收與安全再使用率提高x%。
目標8:促進持久、包容和永續經濟增長,促進充分的生產性就業和人人獲得適當工作。
8.4在西元2030年以前,漸進改善全球的能源使用與生產效率,在已開發國家的帶領下,依據十年的永續使用與生產計畫架構,努力減少經濟成長與環境惡化之間的關聯。
8.5在西元2030年以前,實現全面有生產力的就業,讓所有的男女都有一份好工作,包括年輕人與身心障礙者,並實現同工同酬的待遇。
目標10:減少國家內部和國家之間的不平等。
10.3確保機會平等,減少不平等,作法包括消除歧視的法律、政策及實務作法,並促進適當的立法、政策與行動。
目標11:建設包容、安全、具防災能力與永續的城市和人類住區。
11.a強化國家與區域的發展規劃,促進都市、郊區與城鄉之間的社經與環境的正面連結。
目標12:確保永續的消費和生產模式。
12.4在西元2020年以前,依據議定的國際架構,在化學藥品與廢棄物的生命週期中,以符合環保的方式妥善管理化學藥品與廢棄物,大幅減少他們釋放到空氣、水與土壤中,以減少他們對人類健康與環境的不利影響。
12.5在西元2030年以前,透過預防、減量、回收與再使用大幅減少廢棄物的產生。
12.8在西元2030年以前,確保每個地方的人都有永續發展的有關資訊與意識,以及跟大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活方式。
12.a協助開發中國家強健它們的科學與科技能力,朝向更能永續發展的耗用與生產模式。
目標13:採取緊急行動應對氣候變遷及其衝擊。
13.3在氣候變遷的減險、適應、影響減少與早期預警上,改善教育,提升意識,增進人與機構的能力。
目標17:加強執行手段,重振永續發展的全球夥伴關係。
17.1強化本國的資源動員,作法包括提供國際支援給開發中國家,以改善他們的稅收與其他收益取得的能力。
17.3從多個來源動員其他財務支援給開發中國家。
資料來源: 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

本辦公室整理計畫團隊之規劃,挈合了聯合國永續發展(SDGs)十七項指標中有12項之多,如圖所示:

崑山科技大學永續發展辦公室整理